第98章 又走一遭慈宁宫_诈宋
笔趣阁 > 诈宋 > 第98章 又走一遭慈宁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8章 又走一遭慈宁宫

  自家前程渺茫,无助的安维轩只能一声长叹,搂着自家外宅小妾再次胡来了一番,才疲惫的睡下。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安维轩起了床用过早饭,去礼部点个卯后,在一众同僚羡慕的目光中、出了公房,向和宁门走去。

  依安维轩这等级别的如何进得了大内,特别还是视为禁地中禁地的大内后宫。此时和宁门内早有慈宁宫派来的内侍在等候,来迎安维轩的正是那之前昨日去教坊寻找安维轩的内侍。

  过了和宁门,尚着御道向慈宁殿行去,安维轩向着那引路的内侍说道:“数度见过中贵人,却不知中贵人如何称呼?”

  “咱家姓陆!”那内侍言道。

  “原来是陆大官!”安维轩拱手道。

  太监、公公那是明清的称呼,但宫中太监若是听有人这样称呼自己是不会高兴的,与其被称呼为太监、公公,这些太监们倒喜欢别人称呼自己为老爷。而宋代称呼宫中宦官根据等级寻常的要称阁长,内官阁长以上为大官,

  宋朝宦官机构分为内侍省和入内内侍省。内侍省又称“前省”,各品级为左右班都都知、左班都知、右班都知、左班副都知、右班副都知。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六等。

  凡是内侍开始统一称呼为“小黄门”,有功升迁后叫“内侍黄门”,如果犯了错误则被贬为洒扫院子。

  入内内侍省又称“后省”,各品级为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

  入内内侍省的宦官服侍的是官家,娘娘和公主,所以更热门,眼前这陆太监就是“后省”入内内侍省的。

  而在宋代,起草诏书与记录天子起居的翰林院就是宦官负责的,只是宋代翰林院的地位远不如明代,明代翰林院里的官员们都是被当做储相培养的。

  在那内侍的引领下,安维轩来到慈宁宫下,只见得慈宁宫的台阶下有许多鸾辇停在那里。

  见了鸾辇,那引路的内侍又看了眼天上的日头,估算了下时辰,说道:“安大人且先候着,现下是皇后与诸位贵妃娘娘还有普安、恩平二位郡王向太后问安的时辰,咱家先后宫中禀报太后娘娘。”

  皇家自然要有皇家的规矩与礼仪,为表孝道,每日里晨起天子与一众后宫嫔妃是要来慈宁宫向太后问安的,在后世的电视剧里安维轩也是看过的,倒也未觉得有什么稀奇。只是听这内侍口中所言的二位王爷,心中倒有几分好奇。

  前文书说过,慈宁宫建于山头之上,数百级台阶上来下去着实不是件容易事,腿脚不好的还真不容易上下。

  就在安维轩等候之时,远远的见又有一波人在宫内侍的引领下来到慈宁宫外,再定睛望去却是昨日在教坊见过的暖烟姑娘。

  那暖烟小娘子远远的也见到了在慈宁宫外等待的安维轩,忙过来见礼:“见过安大人!”

  “暖烟姑娘莫要多礼。”安维轩虚扶道。

  不多时,那陆内侍从慈宁宫走了出来:“太后娘娘有旨,着安大人与教坊的一众伶人们觐见。”

  得了旨意,安维轩与暖烟等一众伶人随在那陆内侍的身后拾阶而上,进了慈宁宫。

  进了慈宁宫,按规矩安维轩低着头却用眼解余光去打量宫殿内,只见得那盲眼的韦太后被一众凤冠霞帔的贵人簇拥着端坐于大殿中间,旁边是一些侍女。再在另一旁立着两个年纪在二十多岁的贵公子。

  一众贵妇人不消说是吴皇后与宫中的一些嫔妃,这两个年轻的贵公子想必就是赵构的两个养子,只是搞不清哪个是赵琢哪个是后来的孝宗皇帝赵昚。

  见得安维轩与一众伶人进来,殿内一众人将目光投了过来。

  安维轩不敢多看,趋步上前一拜四叩的行了礼,口中拜道:“微臣安维轩见过太后娘娘,见过皇后娘娘,见过诸位贵妃娘娘,见过二位郡王殿下!”

  随在安维轩身后的教坊的一众乐伎们也跟着叩拜。

  “起来罢!”韦太后虽然目不能视,还是像征性的挥了挥手,又与身边一众后宫嫔妃言道:“来与你们介绍一下,这是今岁的探花郎。”

  宫中一众嫔妃听言,一起打量安维轩,倒令安维轩有些局促起来,忙低下头去。

  这时,只听韦太后继续说道:“哀家的眼睛看不见,哀家身边刘洪女这丫头说这探花郎生的俊俏,哀家不大相信,你们与哀家说说,这探花郎长的怎样?”

  旧时家中女儿少起姓名,入了宫的宫女在称呼姓名时,多用宫女父亲的名字再在后边加上一个女字来当做姓名,那侍候在韦太后身边贴身宫女的父亲唤做刘洪,所以便被唤为刘洪女。

  吴皇后挽着韦太后的手臂说道:“母后,刘洪女这丫头说的没错,这探花郎着实是很出色的少年男儿,英俊入眼不说,年纪轻轻中了探花郎,当为我大宋男儿该有的样子。”

  这个评介相当高了。

  那边的两个郡王也在打量着安维轩,但见安维轩的年纪比自己还小一些,眼中闪出几分惊色。燃文“看样子刘洪女这丫头没骗我这瞎老婆子。”听言,韦太后也很是高兴,接着说道:“哀家今岁过寿时,礼部按排祝寿的那首时间都去哪了的曲子就是这探花郎写的,哀家听了高兴,前些时日又着探花郎再写首曲子与哀家,哀家着教坊的乐伎演奏,今日、你们来的正是时候,听听这曲子写的如何?”

  “那儿媳们可要仔细听了。”吴皇后笑着说道。

  “对了,这曲子叫做什么了?”韦太后问道,紧接着摇了摇头说道:“你们看哀家这记性,不服老都不行呐……”

  “母亲连个皱纹都没有,哪里老了……”

  ……

  韦太后话音落下,一众嫔妃们忙七嘴八舌的奉承道,只说的韦太后笑个不停。

  待所有人话音落下后,吴皇后向安维轩问道:“那探花郎,你写的曲子叫什么名字?”

  安维轩回道:“回皇后娘娘的话,微臣作的曲子叫做中华教道,也唤做百善教为先。”

  “听名字就好的很。”吴皇后点了点头,紧接着吩咐道:“教坊的乐伎们,可以与太后演奏了。”

  一众伶人们得了吩咐开始演奏,暖烟姑娘随着曲子唱起。

  “祖先留下传家宝名字叫孝顺,多少年多少代温暖过冬与春,它沿着岁月走烙下中华印,风风雨雨四千年从古传到今……”

  一曲唱罢,慈宁宫里的一众贵人均是叫了声彩。

  宫中女人读书少,之所者也的那些文言言用词极少有人能听得明白,特别是那些雅乐旋律呆板,再加上用词,根本教人听不懂,反倒是安维轩写的这些白话曲子能教人听得懂,旋律也优美,自是招人喜爱。

  当然,安维轩“作”这首曲子时孔要稍加改动,不然会闹出笑话来的。

  韦太后听得高兴,又叫暖烟姑娘唱了几遍方才过了瘾,又说道:“我大宋以仁孝治国,这曲子当是合理的很。”

  说到这里,韦太后向左右问道:“你们说说,哀家当赏探花郎些什么才好?”

  韦太后话音落下,一众嫔妃七嘴八舌起来,有说赏金银的,有说赏些器物的,一时间韦太后也拿不定主意,只好向安维轩问道:“探花郎,你想要什么,只要哀家能办得到的,毫不吝啬。”

  安维轩倒是想要些什么,但能开口要么,只好拜道:“微臣不敢要赏赐。”

  听安维轩言,韦太后与左右说道:“你们看,探花郎也没主意了。”

  这时,只见那瘦些的郡王言道:“奶奶,依孙儿看,探花郎是个雅人,若赐些寻常的金钱反倒污了探花郎,不若赐些文房四宝与探花郎,一来显得奶奶您老人家待人宽厚,二来赐下的物件也是雅质非常不落俗套。”

  听言,韦太后点了点头:“不错,不错,瑷儿说的不错,着人去拿些上好的笔黑纸墨来,赐与探花郎。”

  那边有内侍得了吩咐,忙按吩咐去糙办,不多时上来的宣笔、龙香墨、澄心堂纸、端砚被呈了上来。

  安维轩忙叩拜道:“微臣谢过太后娘娘。”

  着安维轩起来,韦太后似自言自语般的说道:“再过两月便是官家的生日了,哀家送官家什么礼物才好呢?”

  听言,一众嫔妃七嘴八舌了半天,也拿不定个主意。

  韦太后又向安维轩问道:“探花郎,你说哀家送些什么礼物与官家好?”

  安维轩想了想说道:“官家富有天下,自是不缺用度。”

  “哀家也是这么想。”韦太后亦是说道。

  安维轩随即又说道:“不过臣倒有个三全齐美的办法,既教官家高兴,又教太后娘娘与两位郡王省了为礼物烦烦。”

  “探花郎快讲。”韦太后起了兴致,连守在旁边的两个郡王亦是好奇。

  安维轩言道:“微臣所写的这曲中华孝道,不若由二位殿下于官家寿宴上演唱……”

  不等安维轩说完,只见得两个郡王中身形稍胖些的那位面上立时变了颜色:“胡闹,我二人是何等身份,岂能与那倡优一般?”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ia.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i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